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

在和任何人溝通或談判前,先用「並列法」與你自己對話。

學溝通、 學說服,還是學談判,或是口才訓練的整體提升,對很多現代人來說,都是在職場上加分的利器。但是,不論你是想對老闆溝通、 對下屬溝通,或是對投資人、 員工溝通,對合作夥伴或競爭對手溝通,甚至對家人與伴侶溝通——不管是進入哪一個溝通場景,在之前,都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——跟你自己溝通。





和自己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是這必定是任何溝通學習的「前修課」,因為,如果你自己的狀態沒處理好的話,你去跟任何一個人溝通,都一定是困難重重的。那麼,我們要怎麼跟自己溝通呢?

電視台主播、主持人,在節目上訪談嘉賓的時候,常常會使用一種訪談法,叫做「並列法」。所謂「並列」,就是指重要性相等的諸多元素之間的關係,也可以是與同一件事物有關的多個面向。比如:主播訪談的對象是一個政府官員,這個人又有在大學兼課,那麼,主播就可以先後拋出這些個問題:

「針對這次的教改議題,從一個主管機關的立場,您怎麼看?」
「針對這次的教改議題,從一個大學教授的立場,您怎麼看?」
「針對這次的教改議題,從一個父親的立場,您又怎麼看呢?」

好,回到與自己溝通這件事,我們怎麼運用這個「並列法」呢?其實非常簡單。舉例來說,在準備進入任何一個重要的談判場合之前,我建議你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,泡杯咖啡,問自己這些問題:

「我從這次的談判中,想得到的結果是什麼?」(比如談判勝利,升職加薪)
「我從這次的談判中,想學習的課題是什麼?」(比如對手的談判技巧)
「我從這次的談判中,想累積的資源是什麼?」(比如人脈,與對手成為朋友)

接著,你還可以對自己拋下第二組問題:

「參與者A,他想要的結果是什麼?」(簽約,越快越好)
「參與者B,他想要的結果是什麼?」(拖延時間)
「參與者C,他想要的結果是什麼?」(A的媒體資源)

梳理一遍之後,你再擬定你的策略,就容易多了。

最後,回歸到更大的職涯發展,或是生命課題的命題,你也可以更深入問自己這些問題:

「5年前的我,會怎麼看現在的自己?」
「現在的你,會怎麼看現在的自己?」
「5年後的我,會怎麼看現在的自己?」
「10年後的我,會怎麼看現在的自己?」

最後這一組問題,長遠來看,對你的幫助必然是更大的。

以上就是「並列法」的基礎應用。再次強調,不管是進入哪一個溝通場景,在之前,都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——跟你自己溝通

更多實用的溝通&談判秘訣,請洽詢許復老師的【訪談溝通術】。
 
 講師 許復 

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碩士,主修科技政策研究(MPhil in Tech Policy)。多年在大中華區各電視台擔任新聞主播,以及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場公關高層。現亦為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特聘研究員、香港城市大學國際學程授課講師(英語)。

在代表著作《那一年,我在劍橋揭下佛地魔的面具》推薦序中,創新工場CEO李開復比喻他是「台灣的哈利波特」;台灣駐瑞士大使谷瑞生肯定他「擔當了歐亞及兩岸三地之間的連結」;CNN前總編輯黃天波形容他是「犀利明快又不失溫度的主持人」。

1 則留言:

非常歡迎您留言交流喔!